Lam. Encycl. Suppl. 3: 825. 1812.
≡Artemisia maderaspatana L. ≡Artemisia maderaspatana L. Sp. Pl. 2: 849. 1753.
一年生草本,高(5-)10-30cm。茎纤细,分枝多,匍匐,被白色长柔毛或茎下部的毛被在花期变稀疏或脱落。茎下部与中部叶无柄,叶片倒卵形、倒卵状披针形或匙形,长3.5-7.5cm,宽1.5-2.5cm,大头羽状半裂或深裂,先端裂片倒卵形或几圆形,侧裂片2-5对,裂片边缘有锯齿,基部通常耳状,抱茎,两面被短柔毛和黄色腺点,下面及脉上的毛较密,中脉在背面微凸起,茎上部叶片渐变小。头状花序球形,直径0.8-1cm;总苞片2-3层,外层总苞片披针形,长4-8mm;边缘有撕裂状缘毛,内层总苞片倒披针形或倒卵形,基部有爪,先端钝;花序托凸起;花冠黄色;外围雌花2-6层,长约1mm,外面被稀疏的棕黄色小腺点,檐部具3-4短齿;中央两性花花冠短钟形,长约1.5mm;外面被稀疏的棕黄色小腺点,檐部有5枚三角形的裂片。瘦果扁,通常有加厚的边缘,被棕黄色小腺点,先端截形,环状加厚;冠毛膜片状或短毛状,常撕裂。花期:3-8月。果期:3-8月。
产地:盐田(张寿洲等 0119)、梅林水库(张寿洲等 0622)。生于荒地或河边沙滩,海拔50-300m。
分布:台湾、广东、香港、海南、广西、和云南(南部)。印度、缅甸、泰国、老挝、柬埔寨、越南、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、几内亚和尼日利亚。
用途:全草入药,有镇痉和调经的功效。